《聂耳》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摄制的,郑君里导演,赵丹、张瑞芳主演的传记故事片,于1959年全国公映。由聂耳初到上海开始,讲述了聂耳不断参与左翼运动,体味到劳动人民疾苦和国家苦难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人民音乐家的故事。
《聂耳》海报
故事发生在30年代十里洋场上海,这里充斥着万国建筑群、石库门弄堂深巷。
1930 上海
聂耳住在一间狭窄的阁楼内,担任杂役小伙计,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旧上海民居的布局。
阁楼天窗
扮演聂耳的是著名演员赵丹,剧中聂耳年龄不过20岁左右,而此时的赵丹已年逾不惑。虽然赵丹在极力展现角色的活泼俏皮的青春感,但无奈形象气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违和感。
赵丹饰聂耳
30年代的上海,左翼运动风起云涌。
聂耳随后结识了地下工作者苏平。
女主角进步分子郑雷电由张瑞芳饰演,张瑞芳这个角色不仅有个响彻众人的名字,而且红毛衣的打扮也象征着炽热的火焰。
与聂耳惜别时画面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影片还隐晦地暗示了聂耳作为群众音乐者与“学院派”和“通俗娱乐音乐”的矛盾,这里就不细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查他们的音乐风格和创作差异。
考官称大众不懂贝多芬。
慰劳演出上,群众听不惯《桃花江》之类的靡靡之音,呼唤中国的《马赛曲》。
来到北京的聂耳登上万里长城,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着聂耳的创作激情。
“冒着敌人的炮火”
体味了穷苦人民的生活,后来才创造出了《卖报歌》。
《大路》歌的曲子动机灵感来自工人劳动时发出的“嘿哟吼!”
在《开路先锋》、《毕业歌》、《塞外村女》等一系列反应工农群众生活的歌曲问世后,人民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聂耳也因此受到了反动势力的压力。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聂耳用慷慨激昂的曲调配合田汉简洁有力的词创造出了《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至今成为我们的国歌。
文章首发于 宿夜花
下方附上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南征北战》。